种大棚为什么要盖地膜?
近年来,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,镇江新区农用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大,“白色污染”问题也日益凸显。2019年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覆膜蔬菜面积达314亩,年使用地膜3.25吨;农用地膜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或聚乙烯,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,残存期达20年以上,如不及时清理回收,土壤中的残膜量会逐年积累,且残留的地膜碎片会改变土壤物理性质,降低土壤透气性,严重影响农作物根系生长,导致农作物减产;加上目前园区内很多农户使用地膜厚度大部分为0.01 mm以下,回收难度较大。根据前期的土壤残留监测结果,园区覆膜地地膜残留达0.168 kg/亩,“白色污染”问题严重。
本试验主要是通过在设施大棚内覆盖不同地膜栽培辣椒,验证不同地膜对作物生长发育、产量品质的影响,为全区地膜减量替代提供科学的参数、成本核算和技术引导方案,以期筛选出适宜镇江新区蔬菜种植的地膜。
1 材料与方法
1.1 试验地概述
试验设在镇江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(江苏圌山农业科技有限企业)的钢架大棚内,长80 m,宽6 m。试验地冬季平均气温3.8℃、夏季26.5℃,北亚热带季风气候,日照时数2057.2 h,年平均降雨量1070.1 mm,无霜期238天。试验地土质为黄砂土,土壤pH值(7.9)呈微碱性,含有机质34.6 g/kg、全氮2.5 g/kg、速效磷91.8 mg/kg、速效钾193 mg/kg,试验地灌溉采用棚内滴灌,前茬作物为花椰菜。
1.2 供试品种及相关材料
试验辣椒品种为洛椒98A(园区种植户主栽辣椒品种),供试地膜均由南通华盛新材料有限企业生产,全生物降解地膜,黑色,120 cm×0.01 mm;强化地膜,黑色,120 cm×0.01 mm;普通地膜(PE),黑色,120 cm×0.01 mm。
1.3 试验设计
试验共设1个对照和3个处理:对照(CK),无地膜覆盖设施大棚栽培;处理1(T1),黑色普通PE地膜覆盖设施大棚栽培;处理2(T2),黑色强化地膜覆盖设施大棚栽培;处理3(T3),黑色可降解地膜覆盖设施大棚栽培;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,3次重复,每小区长8 m,宽1.6 m(包沟),面积12.8 ㎡,小区四周设保护行。苗情监测及取样考种时,每处理确定3点作为3次重复。
1.4 试验过程
2020年4月15日按垄距1 m、垄高15 cm起垄覆膜,地膜两边用土压实,防止被风吹开。4月20日沿每垄一侧半坡处打孔,按株距40 cm、行距50 cm均匀定植辣椒苗,然后微喷灌浇透水。每穴定植1株,每小区定植40株。按照春季大棚辣椒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管理。每小区分次采收计产,9月20日前全部采收完毕。
1.5 记载项目及方法
①土壤温度。定植后1个月内每隔10 天测量每个小区地膜下表土层0、10 cm处的土壤温度,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。
②物候期和主要性状。记录不同处理辣椒的播种期、定植期、始花期、始收期等主要物候期。观察各处理植株的田间生长势;每小区随机选取5株,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,在盛果期,对株高、单株结果数和果长等进行测定;采收期结束后,调查辣椒青枯病发病情况,以根茎部出现褐变,挤压产生乳白色菌液的植株作为发病株,发病率(%)=发病辣椒植株数量/总株数×100.
③总产量。每小区单独计产,每处理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进行产量计算。总产量为每小区实际收获的商品果产量总和。
④地膜完整度。定期对地膜表面完整度进行监测,观察不同地膜碎裂程度。分为诱导期:即从覆膜到垄(畦)面地膜出现多处(每延长米3处以上)≤2 cm自然裂缝或孔洞(直径)的时间;开裂期:即垄(畦)面地膜出现≥2 cm、<20 cm自然裂缝或孔洞(直径)的时间;大裂期:即垄(畦)面地膜出现≥20 cm自然裂缝或孔洞(直径)的时间;碎裂期:即垄(畦)面地膜出现碎裂,最大地膜残片面积≤16 cm2的时间;无膜期:垄(畦)面基本见不到地膜残片。
⑤效益分析。计算每个处理种子、投入品、地膜、人工等投入费用,并结合产量、批发价等测算净收入。
2 结果与分析
2.1 土壤温度分析
由表1可知,与对照(CK)相比,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根部土壤均有保温作用,但增温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,在20 cm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。与普通黑膜(T1)相比,强化膜(T2)升温较快,可降解膜(T3)升温较慢。
2.2 辣椒物候期和主要性状分析
由表2可知,不同地膜覆盖下,辣椒的始花期、始收期比对照(CK)均有所提前,并且终收期比对照(CK)有所延长,其中强化膜(T2)覆盖的辣椒采收持续天数最长,为87天,普通地膜(T1)和可降解膜(T3)均为84天;在株高、结果数和果长方面,不同地膜覆盖的辣椒表现均优于对照(CK),其中强化膜(T2)覆盖的辣椒表现最优,与CK、T1、T3比较差异显著。在后期不同地膜覆盖的辣椒枯萎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(CK),其中强化膜(T2)覆盖的辣椒发病率最高,达2.5%。
2.3 辣椒产量结果比较
由表3可知,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,以强化膜(T2)覆盖的辣椒产量最高,折合产量为32813 kg/h㎡,与CK、T1、T3比较差异显著,比对照(CK)增产31.25%;其次为普通地膜(T1),折合产量32520 kg/h㎡,比对照增产25%;最后为可降解膜(T3),折合产量28125 kg/h㎡,比对照增产12.5%,T1与T2小区产量差异不显著。
2.4 地膜降解期监测分析
由表4可知,普通地膜(T1)、强化膜(T2)和可降解膜(T3)诱导期时间分别为100、110、90天,开裂期出现时间分别为125、130、110 天,仅可降解膜出现了碎裂,为150天。在回收时,普通地膜无法完整回收,强化膜基本能完整回收,可降解膜无法回收。本试验周期仅为150 天,因此普通地膜和强化膜未出现碎裂期,可降解膜未能在辣椒采收期结束完全降解。
2.5 效益分析
由表5可知,与对照相比(CK),折合每亩投入694.8元,使用地膜会增加投入成本,增加投入部分主要为地膜和人工费用,其中可降解膜(T3)价格最高,折合投入745.2元/亩,比对照增加50.4元/亩;其次为强化膜(T2),折合每亩投入720元,比对照增加25.2元/亩;最后是普通地膜,为712.2元/亩,比对照增加17.4元/亩。
但是覆膜后会提高辣椒产量,进而提高生产效益,与对照相比,强化膜(T2)亩折合净收入最高,为3657元,比对照增加1017元;其次为普通地膜(T1),亩折合净收入3456元,比对照增加816元;最后为可降解膜(T3),亩为3007元,比对照增加367元。
3 结论与讨论
通过试验得出,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根部土壤温度均有保温作用,以强化膜增温效果最为明显,但增温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;不同地膜覆盖可以提前辣椒的始花期和始收期,对辣椒的生长势和果实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,但是会提高辣椒枯萎病发病率,推测可能跟温度和湿度影响有关;
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,其中强化膜增产效果最明显,折合产量为32813 kg/h㎡,比对照(CK)增产31.25%;不同地膜降解程度不一致,强化膜仅出现了开裂期,在后期基本能全部回收,减少了土壤残留污染;可降解膜出现了碎裂期,降解效果明显,但由于本次试验周期较短,未能完全降解,虽然随着时间的延长可降解膜会逐步降解,但是降解周期较长可能会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植。
同时使用地膜覆盖虽然会增加投入成本,但是因为产量的提升,整体收益有所增加,其中强化膜效益增收明显,可降解膜因为价格较高,效益增加不多。综上,建议可在镇江新区春季辣椒栽培中,加大黑色强化膜的推广示范应用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黑色地膜为什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
- 教你一眼分辨农膜好坏
- 国内农膜品种与未来发展方向
- 土工膜焊接机焊接视频
- 农膜小常识——PO膜与EVA膜有什么区别
- 废旧农膜将实行分类回收处置
- 复合土工膜检测规范
- 土工膜两布一膜
- 土工膜的价格大概是多少?
- 东莞垃圾填埋场专用HDPE土工膜
最新资讯文章
- 生物降解塑料袋的主要国家标准
- 可降解塑料袋配方
- 为什么要采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袋?
- “最强限塑令”实行在即,标准眼花缭乱,究竟谁是可降解塑料
-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应用
- 农用地膜使用的利与弊
- 可降解农用地膜应用效能评价
- 旧地膜回收,还能有补贴?
- 种大棚为什么要盖地膜?
- 农用地膜及其防老化
- 农用地膜替代空间巨大
- 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你知道多少?
- 可生物降解澳门新京ww6692是什么材质
- 农用地膜降解
- 防草布多少钱一米
- 为什么塑料袋在高温之后后会有毒?
- 生物降解澳门新京ww6692设备-吹膜机的操作步骤
- 反光膜在果园使用中的利弊分析
- 塑料污染治理再加力度,这种农用地膜将被禁用
- 生物降解塑料的一哥,聚乳酸PLA先容